日期:2025-07-04 04:04:07
日期:2025-07-04 04:04:07
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,过去许多牧民家庭对本地医疗水平缺乏信心,不惜长途跋涉600多公里到西宁分娩。自从上海援青医疗队入驻果洛州人民医院妇产科以来,随着“两小时医疗圈”的成熟运转,以及LDRP病房带来的温馨体验,越来越多的孕产妇选择留在果洛分娩。2024全年,州医院分娩量达到1786例,较援青初期增长了16.8%,尤为关键的是,高危妊娠占比增加约28%,本地危重症救治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果洛州,雪域高原的孕产妇健康始终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。过去受制于高原地理环境与医疗基础薄弱,当地危重孕产妇转诊率高、救治难度大。如今在中组部医疗人才“组团式”援青机制下,上海援青医疗队以沪上三甲医院标准为标杆,将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、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等高端产科服务理念深度植入果洛州人民医院,推动妇产科从硬件设施到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,让当地孕产妇在高原腹地就能享受“上海品质”的孕产服务。
硬件焕新 从基础保障到品质升级
走进全新升级的果洛州人民医院妇产科,沪上知名妇幼专科医院的标准化建设理念随处可见。参照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LDRP家庭化产房模式打造的高端产区,首次在高原地区实现“待产-分娩-恢复-产后”四合一连续照护,彻底改变了传统产科多科室辗转的就医模式。病房内配备符合三甲标准的电动产床、新生儿辐射保暖台、家属陪产沙发等设施,独立卫浴与24小时恒温系统营造出家庭般的舒适环境,这在平均气温-4.4℃的高原地区尤为珍贵。
展开剩余70%救治新生儿
“过去产妇分娩要在待产室、产房、病房间多次转移,在缺氧环境下每一次搬动都是风险。”援青专家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徐玮医生介绍,这种源自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产房设计理念,让藏族孕产妇能在熟悉环境中完成分娩全过程。新生儿出生后即享受“三早”服务(早接触、早吸吮、早开奶),由专科护士提供全程母乳喂养指导;新落成的新生儿沐浴中心配备恒温泳池与抚触台,每日为宝宝提供专业护理,这些细节设计均参照上海高端产科服务标准。
门急诊区域改造则充分考虑高原孕产妇生理特点,专设的孕产妇绿色通道整合挂号、产检、缴费等环节,避免多次往返引发缺氧;独立设置的高危妊娠门诊未来将配备远程胎心监护设备,由上海专家团队实时监测胎心数据。
针对当地孕产妇产检意识薄弱的问题,未来将参照上海社区妇幼保健模式开设“雪域孕妈课堂”,每周开展藏汉双语健康教育,从孕前营养到产后康复提供全周期指导,将覆盖六县紧密型医联体的所有牧民家庭。
技术赋能 构建高原危重救治体系
针对果洛州地广人稀、转诊半径达200公里的实际,自2024年8月开始,上海援青医疗队以“黄金30分钟”救治标准重构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——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中汲取经验,联合急诊科、麻醉科、输血科等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,实现患者到院后10分钟内完成术前评估、15分钟备血到位、30分钟内进入手术室的“高原速度”。重构抢救流程至今,已成功救治前置胎盘大出血、重度子痫前期伴胎盘早剥等危重病例28例,创下急危重症连续15个月“零死亡”纪录,其中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产妇经上海专家团队远程指导,在本地完成剖宫产手术。同时,团队还成功抢救了出生体重仅980克的早产新生儿。
果洛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危重症救治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
在技术创新层面,援青团队实现多项“高原首例”突破:徐玮医生克服严重高反实施果洛州首例中位产钳助产术,在胎儿宫内窘迫时避免中转剖宫产,降低了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率;借鉴上海妇科微创中心技术规范,牵头完成州内首例心脏临时起搏器置入+腹腔镜手术,为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,实现援青期间妇科手术微创率100%。这些技术突破背后,是上海专家团队建立的“1+1+N”带教模式——1名上海专家带领1名本地骨干医生,辐射N个州县医疗机构,目前已培养出3名能独立完成二级手术的本地医师。硬件设施的“上海标准”与服务能力的“高原适配”,将果洛州人民医院妇产科打造为雪域母婴安全的坚实堡垒。
此外,上海援青医疗队的足迹还踏遍了果洛6县近40个乡镇,行程2.8万余公里,他们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雪域高原,更将上海“全生命周期”的健康管理理念植入高原——未来,州人民医院将继续与周边医联体单位加强协作,持续开展各类两癌筛查、科学避孕、孕期规范产检及新生儿科学喂养等,以“宣讲+服务”为纽带,通过源自上海社区妇幼工作的创新实践,潜移默化改变高原群众的健康观念。
来源:新民晚报 作者:鲁哲
发布于:上海市泰兴隆配资,浙商配资,在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